我们年轻时曾与弗朗索瓦一起在巴黎十三大学维尔塔纳斯分校担任讲师,并共同撰写过几篇文章。在其中一次聚会上,我记得他向我介绍了沃纳·扬扎里克(Werner Janzarik)和他的奠基之作《内源性精神病的动态星座》 [1],他认为这部著作结束了一系列极为杰出的现象学、“存在分析”和结构学著作的循环。这部作品尚未被翻译成法语。我只知道他能凭借自己对外语的了解快速地传授给我一些东西。
1990 年,我们应巴黎警察局特别医院 Clérambault 的继任者之一 Henri Grivois 的邀请参加了第三届Hôtel -Dieu Days。这次,我们有机会在安东尼·阿尔托在罗德兹的心理医生加斯通·费迪埃尔 (Gaston Ferdière) 的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中见到了他。弗朗西斯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基本的精神病现象表明了什么?” » [2]他的工作使我对“初步问题” [3]中一个特别困难的段落有了一点理解。
对于“被错误地称为直觉的”现象[4],拉康评论道:“意义的效果预先决定了它的发展。这实际上是能指的一种效果,因为它的确定性程度(第二级:意义的意义)与首先出现在意义本身位置上的神 澳大利亚 WhatsApp 手机号码 秘空白成正比” [5]。弗朗索瓦表明,这种复杂的临床符号起源于德国精神病学,拉康和他一样,对该领域有着第一手的了解。拉康在他的论文中将“ 无法指定的个人意义” [6]与迈尔森和凯尔西的粗略解释的诊所[7]联系起来。弗朗索瓦 (François) 让我们更进一步,强调“个人意义” [8]一词是由 Sérieux 和 Capgras [9]于 1909 年对“Krankhafte Eigenbeziehung”进行的翻译。
这一概念最早由克莱门斯·奈瑟尔(Clemens Neisser)于 1891 年在一篇文章中提出[10],拉康在其 1932 年论文的参考书目中引用了这篇文章。弗朗索瓦翻译了这篇文章,并将其收录在“精神病新生,独特的精神病?”研讨会论文集中。[11]他特别指出,个人意义的体验以各种名称被大量日耳曼作家视为完全是精神病特征的基本现象。类似地,在拉康的思想中,个人意义的基本现象最初占据一定的主导地位,因为结构概念作为能指的结构具有操作重要性。根据奈瑟尔的说法,“个人意义”是偏执狂的本质和主要症状。法语翻译由于倾向于主体自己能够理解的意义概念而产生了一些歧义。弗朗索瓦·索瓦纳 (François Sauvagnat) 的作品使人们能够明白事实根本不是这样,从而澄清了对“第二级:意义的意义”的提及。事实上,奈瑟尔将个人意义描述为一种错误的思维过程,“它表现为患者在无情感的状态下,不自觉、不情愿地将出现在他们意识中的表象理解为与他们自己相关的表象” [12]。需要临床实例才能很好理解的定义。弗朗西斯的翻译被证明是无价的。奈瑟尔写道,一名病人声称“其他人的存在、他们的话语和他们的陪伴……对他产生了非常令人不安的影响” [13]。 “他说的每句话对他来说都是如此可疑,每一句话都让他忧心忡忡; […] 他们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他,当他们互相交谈时,都是关于他的事情;他对此有着很深的感受,即使他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14]。那天,我觉得格里沃斯用来描述新出现的精神病的术语之一,“关心” [15],也许是一种更直观的翻译,能让人联想到奈瑟尔的诊所[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