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 ——一本关于潜意识及其在精神分析中的解读的经典著作中——警告我们要提防上述的潜意识。梦,作为潜意识的一种形成,固然是“坦途”,但马上就可以看出,这个梦是一条“弯路” [1]。潜意识会欺骗人。这甚至是其形成的目的:扭曲被压抑的、被审查的欲望,使其无法辨认,这样它就能找到一些东西来说,但却是伪装的,从而在欺骗的同时满足了自我及其理想对这种未被承担的欲望和“被牺牲于压抑”的审查[2]。
因此,潜意识服务于一种不想知道任何事情的状态,忙于使另一种满足感成为现实,而这种满足感永远不会停止一次又一次地来敲门。正是因此,弗洛伊德说,梦作为潜意识形成的一个范例,服务于睡眠的欲望。因此,再次指出,不存在无害的梦,并且被分析者以这种方式呈现的梦,或在他看来是无害的梦,实际上是伪装得最“棘手”和最“聪明”的梦。在这篇短文中,我们将快速讨论一下欲望和享受之间的根本区别。但我们知道这一点,所以我们允许自己这样做。
潜意识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使用了什么手段?弗洛伊德说得很清楚:欲望与能指之间存在着一种联想,这种联想是“转移的”和“随机的”联系——让我们把它理解为偶然的、“必然的”但是“随机的” [3] ——欲望现在可以通过一种满足来翻译,而能指是一种只依附于欲望的表象,通过它的语义和语言的一致性来翻译。这就是一种满足感、一种驱动力如何通过转移的意义而通过置换和变形找到满足感。
因此,从第一个弗洛伊德开始,我们就发现了意义维 巴林 WhatsApp 号码列表 度和驱动维度之间的联系,这两个维度是相互关联但又彼此异质的。意指维度具有欺骗性,尽管它能够引导我们走向真理——这意味着,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一种解释可以掩盖另一种解释,一种被解释的欲望可能导致另一种欲望。逃避意义。然而,驱动维度仍然存在。她运用“多元” [4]意义的维度来追求她不知疲倦、永不满足的目标——满足自己。毫无疑问,这里出现了一种治疗取向和两种不同的作用方式。
方向:通过言语的力量,解除、衍射、解除能指与脉动维度之间的这种联系。行动的方法,遵循雅克-阿兰·米勒在我们第二天的“学校问题”的论证中提出的指示:解释意义维度,以及它的“谎言真理”维度[5],并且“识别” [6]、“隔离” [7]和“注意” [8]与之相连的、本身不会改变的驱力满足。在这里从理论上孤立事物导致精神分析学派必须尝试去理解它们并对其进行研究。这就是我们的第二天应该允许的。
也许,我们会在对其结论进行的处理中找到证据,证明这两个异质领域可以在双面维度上通过相同的“解释”操作来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