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发表的《敌对行为中的比例原则》新研究论文严谨而深思熟虑地阐述了国际人道主义法 (IHL) 中比例原则概念的民事方面。这篇简短的文章重点关注论文提出的三个要点:第一,解决比例原则考虑范围的某些难题的方式;第二,自然环境状况问题;第三,论文的潜在影响。
比例原则要求将袭击对平民造成的预期附带伤害与预期的具体直接军事利益进行比较。这一公式引发了许多难题,其中之一就是测试的范围,例如,包括哪种伤害,心理伤害还是仅仅是身体伤害?什么时候伤害才可以被视为袭击“造成”的?它是否包括所谓的“回响”伤害,即袭击后一段时间显现的伤害(如未爆炸的集束子弹药的情况)?
,探讨了比例分析的范围问题。这具有显著的优势,即提供了一种更细致入微的方式来处理有关比例分析范围的一些复杂问题。例如,关于回响损害的问题,本报告认为“损害与攻击的地理或时间接近性不是决定性的”,不应影响回响损害的可采纳性(第 63 段)。相反,“诸如攻击与伤害之间的时间间隔,或两者之间的因果步骤数等因素可能会影响损害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影响分配给损害的权重”(第 64 段)。回响损害在攻击后某个时间而不是攻击时表现出来,因此在评 以色列资源 估比例时必须加以考虑,这是正确的——《第一附加议定书》(API)的比例测试表述中没有任何内容表明排除此类损害。 API 中提到的只是“可能造成附带”平民伤害的“袭击”——正如论文所述,如果“没有”袭击,伤害就不会发生(第 45 段),则无论距离是否接近,该袭击都会造成伤害。相反,预期伤害与袭击的接近程度可能与给予潜在伤害的权重有关。
因此,这种双重可采性/权重测试可以更细致地考虑不同的因素。但重要的是,只有在有助于应用比例规则本身的情况下才应用该测试 - 也就是说,测试的有效性取决于它对 API 中出现的比例规则的反映。例如,在说明必须考虑时间上遥远的潜在伤害,但该伤害的权重可能受其与袭击的接近程度影响时,重要的是不要以将此类伤害排除在比例分析之外的方式考虑权重。仅当接近程度因素影响此类伤害可能“预期”发生的程度(API 测试)时,才可根据接近程度因素降低分配给潜在伤害的“权重”。
关于自然环境,研究报告(第 4.4.1.2 节)指出,评论者对自然环境要素是否仅在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可能反过来损害人类的范围内受国际人道法保护,或者自然环境本身是否应被视为民用物体,应纳入比例分析。本文(第 136 段)支持后一种观点,并借鉴了一些国家和司法实践以及一些软法文书。本文再次提出,可采性/权重模型可能在这里有用:
大多数袭击不可避免地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但这并不是将其排除在评估之外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