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出了美国政治的范围,尽管政客们已经开始关注 2024 年的总统大选,届时数字策略将再次成为焦点。欧洲也在(努力)减少社交媒体政治广告的影响,而世界其他地区(比如印度)仍然是一片混战。即使在 2018 年剑桥分析公司丑闻之后,我们仍然不太清楚政治动机的社交媒体到底发生了什么。美国中期选举前党派信息传递的现象只是提醒我们这一点。
你得到补贴,你得到补贴
当乔·拜登正式签署该法案(又称《芯片法案》)时,这场竞赛将开始,该法案将为“美国制造”的半导体生产提供 520 亿美元的补贴。一方面,华盛顿已经与英特尔、台积电和三星等公司签约,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的制造工厂。美国官员将这些美国投资与要求这些公司减少在中国的生产联系起来,这给这场竞赛增添了一些刺激。
另一方面,布鲁塞尔有自己的《芯片法案》,即 320 亿美元的类似补贴,以吸引几乎相同的芯片制造商在欧盟 27 国开设工厂。到目前为止,英特尔已承诺在欧洲投资数百亿美元建立新工厂,但台湾台积电等其他公司却犹豫不决,因为他们担心最终生产的任何半导体都没有国内市场。欧洲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顿(Thierry Breton ) 承诺,欧盟将匹配大西 华侨资料 洋彼岸的任何可用资金。
然而,尽管希望恢复此类芯片制造——尤其是用于人工智能系统和电动汽车的下一代组件——政策制定者却忘记了检查全球半导体市场。当然,在新冠疫情之后,我们仍然面临着芯片的严重短缺(主要是中国生产的低端芯片)。但到明年,积压的芯片将基本消除,全球需求预计将恢复正常。
参与双方立法的四名欧盟和美国官员表示,这并不重要。他们补充说,目标是减少对主要亚洲(即台湾和韩国)供应链的依赖,这些供应链在疫情期间特别脆弱。政府的芯片补贴将提高当地产能;增加高端技术工作岗位;并保护最先进的芯片不落入中国之手。考虑到未来十年的技术发展,总共 840 亿美元并不算多。
但是,但是,但是:在数十亿美元的投资领域,美国和欧洲企业已经开始展开较量。政策制定者正试图通过欧盟-美国贸易与技术委员会的持续讨论来避免这种补贴竞赛。但到了紧要关头,某些政客却急于吸引芯片制造商到他们的本土,这意味着部分(但不是全部)补贴可能会给予那些本来就会投资的公司。
美国和欧洲官员尚未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全球半导体行业如何运作——以及这些供应链已经根深蒂固到何种程度。当然,欧洲的目标是到 2030 年将其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翻一番,达到 20%。但现有的行业领导者,如韩国、台湾和(令人震惊的)中国,也做出了类似的承诺。我不是数学专家,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半导体市场的最大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