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还是需要一些关键
Posted: Wed Feb 19, 2025 8:12 am
来源:Advanced Television
微软其实一开始也很像谷歌一样重视容错量子计算,谷歌其实更保守。谷歌为什么选超导量子的路线?因为这个工程上早就被证明,你可以真的是把芯片造出来能用。所以说从公司层面上来说的话,实际上你只需要对它进行所谓的工程优化,就可以慢慢去产出成果。
至于快和慢,很多时候跟你的投入和市场需求有直接挂钩的关系。就像刚刚说的曼哈顿计划的例子,市场有巨大的需求,那这三年就能交付了。如果市场需求需要等待时机或者证明商业上的合理性的话,那就可能会拖得长一点。但是总体上来说,用超导路径你是可以直接把它给预期做出来的。微软当时就觉得这条路子可能都要走个十几二十年。
就像我说的,最早是大家的对未来的估算都容易有分歧,很容易就会说三十年之后,所以他们选了一个叫拓扑量子比特,这种拓扑比特的好处就是上来就容错。他也对应的开发了很多软件,算是比较早的量子软件开发公司。
现在硬件废了之后,他们就把软件跟别的量子计算公司 冰岛 whatsapp 号码列表 行合作,在别的量子硬件上的运行逻辑量子比特。所以实际上它跟谷歌很像,也很重视所谓的容错量子计算。只是最后实现路径的时候,谷歌其实选择一条硬件上更能证实的方式去软硬结合的去做这个事情。而微软因为决策上的一些失误,所以现在只有软件了,跟硬件公司合作。
泓君:所以整个过程大家对技术方向 的把决策的。还有几家创业公司呢?比如说IonQ?
Roger:IonQ的路径主要是离子阱。离子阱路径其实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在10年以前,被认为是比超导更有前景的路径。因为基于离子阱的量子实验其实是人类最早的量子实验,拿了不少诺贝尔奖。
超导在很长的时间,在2007年—09年之前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差的平台。因为当时实验上做出来量子比特都非常差。大概在2009年,耶鲁的研究员开始把量子比特做得越来越好了。然后到了2014年的时候,可以到了纠错的阈值,也是谷歌参加的一个时间点。
IonQ他们路径为什么最好呢?因为这套量子体系是历史最久的,在小规模量的体系里面是最好的操纵的,可动性很强。所以说他们当时的路径就认为离子阱这个路线可能会更早的实现所谓的商业落地和“very useful quantum computer”。但是事实来说,他们公司从创始到上市到现在,量子比特的数量可能就翻了一个倍。
微软其实一开始也很像谷歌一样重视容错量子计算,谷歌其实更保守。谷歌为什么选超导量子的路线?因为这个工程上早就被证明,你可以真的是把芯片造出来能用。所以说从公司层面上来说的话,实际上你只需要对它进行所谓的工程优化,就可以慢慢去产出成果。
至于快和慢,很多时候跟你的投入和市场需求有直接挂钩的关系。就像刚刚说的曼哈顿计划的例子,市场有巨大的需求,那这三年就能交付了。如果市场需求需要等待时机或者证明商业上的合理性的话,那就可能会拖得长一点。但是总体上来说,用超导路径你是可以直接把它给预期做出来的。微软当时就觉得这条路子可能都要走个十几二十年。
就像我说的,最早是大家的对未来的估算都容易有分歧,很容易就会说三十年之后,所以他们选了一个叫拓扑量子比特,这种拓扑比特的好处就是上来就容错。他也对应的开发了很多软件,算是比较早的量子软件开发公司。
现在硬件废了之后,他们就把软件跟别的量子计算公司 冰岛 whatsapp 号码列表 行合作,在别的量子硬件上的运行逻辑量子比特。所以实际上它跟谷歌很像,也很重视所谓的容错量子计算。只是最后实现路径的时候,谷歌其实选择一条硬件上更能证实的方式去软硬结合的去做这个事情。而微软因为决策上的一些失误,所以现在只有软件了,跟硬件公司合作。
泓君:所以整个过程大家对技术方向 的把决策的。还有几家创业公司呢?比如说IonQ?
Roger:IonQ的路径主要是离子阱。离子阱路径其实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在10年以前,被认为是比超导更有前景的路径。因为基于离子阱的量子实验其实是人类最早的量子实验,拿了不少诺贝尔奖。
超导在很长的时间,在2007年—09年之前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差的平台。因为当时实验上做出来量子比特都非常差。大概在2009年,耶鲁的研究员开始把量子比特做得越来越好了。然后到了2014年的时候,可以到了纠错的阈值,也是谷歌参加的一个时间点。
IonQ他们路径为什么最好呢?因为这套量子体系是历史最久的,在小规模量的体系里面是最好的操纵的,可动性很强。所以说他们当时的路径就认为离子阱这个路线可能会更早的实现所谓的商业落地和“very useful quantum computer”。但是事实来说,他们公司从创始到上市到现在,量子比特的数量可能就翻了一个倍。